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清明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。”《岁时百问》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清明,是天清地明的意思。
作为节气的清明,排在春分之后。这时冬天已去,到处春意盎然,天气清朗,四野明净,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。用“清明”这个词称呼这个时期,是很恰当的。
一候,桐始华:桐,是指白桐花。意为清明来到,白桐花开,清芬怡人。春来万物复苏,到清明时节,阳气更盛,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。在古人心中,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,恰好又在清明之时,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。
二候,田鼠化为鹌:鹌,是指鹌鹑类的小鸟。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,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。田鼠为至阴之物,鸟为至阳之物。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。可见,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,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。
三候,虹始见: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三候,虹始见。虹,音洪,阴阳交会之气,纯阴纯阳则无,若云薄漏日,日穿雨影,则虹见。虹就是天上的彩虹,清明时节多雨,晴朗雨后多会出现彩虹。
扫墓: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,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。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扫墓祭祖,是清明节俗的中心。
踏青: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,也是代表春回大地,希望在往后的日子可以像树一样,充满勃勃生机。因此,自古以来,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
吃寒食: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,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寒食,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。
拔河:战国时期叫“牵钩”,唐朝始叫“拔河”。它发明于春秋后期,开始盛行于军中,后来流传于民间。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,从那时起,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。
及时添衣,注意保暖:清明时节天气虽日渐暖和,但晴雨多变,容易受凉感冒。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此时不应立刻收起棉服,建议采取“上薄下暖,薄厚搭配”的着装方式。适时增添衣物,注意防寒保暖。
早睡早起、避免熬夜:清明时节不要熬夜,熬夜迟睡使阳气过度损耗,赖床不起也会使阳气受损。所以,清明时节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才能顺应自然,达到身心健康。
适量运动、不宜过量:清明踏青时,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,需量力而行。从清明节开始,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,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,最好穿着长袖衣裤,束紧袖领及裤脚口,避免皮肤暴露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